新闻资讯

品茶入门知识:一方水土一方茶

作者:admin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1-24 22:26     浏览次数 :

[返回]

 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对于茶而言也是如此,不同区域因其地理位置、气候,土壤等因素的不同,生产出来的茶叶从品类、到口感都大不相同。那么对于茶又是如何划分区域,体现地域之别的呢?

  历史上的茶区划分

  中国历史上对茶区的划分最早见于陆羽《茶经》,陆羽《茶经·八之出》根据实地调查历史资料及茶叶样品,将唐代产茶地区的八个道,四十三个郡,四十四个县划分为山南、淮南、浙西、浙东、剑南、黔中、江南、岭南等八大茶区。并且对八个茶区内的茶叶品质及自然环境关系作了阐述。

  宋代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指出茶叶产地:剑南西道、剑南东道、江南东道、江南西道、淮南道、岭南道等。结合其他史料核计,其时产茶地已达66个州(军)、242个县。形成片茶和散茶两大生产中心,重心向东南转移。

  清代则是基于当时的消费增长和对外贸易状况,形成了以茶类为中心的栽培区域。有砖茶生产中心,乌龙茶生产中心,红茶生产中心,绿茶生产中心、珠兰花茶。

  20世纪30年代,吴觉农和胡浩川先生在他们合著的《中国茶业复兴计划》一书中,将中国茶区划分为8个外销茶区和5个内销茶区。20世纪四五十年代,茶学家陈椽先生在《茶树栽培学》一书中,根据山川、地势、气候、土壤、交通运输和和历史习惯,将我国划分为四个茶区:浙皖赣茶区、闽台广东省茶区、两湖茶区和云川康茶区。庄晚芳先生则在《茶作学》中根据地形、气候与茶叶生产特点,将茶区分为:华中北区、华中南区、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区、华南区。

  常说的四大茶区如何划分

  目前常说的四大茶区,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2年以生态条件、产茶历史、茶树类型、品种分布和茶类结构为依据加以划分的。

  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。茶区分布辽阔,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,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,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,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成市,东西跨经度27度,南北跨纬度19度。共有21个省(区、市)967个县、市生产茶叶。全国分四大茶区:即西南茶区、华南茶区、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。

 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,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米仓山、大巴山以南,红水河、南盘江、盈江以北、神农架、巫山、方斗山、武陵山以西,大渡河以东。行政区区域主要包括黔、川、滇中北和藏东南,茶树品种资源丰富,生产红茶、绿茶、沱茶、紧压茶和普洱茶等,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。名茶代表有普洱茶、四川蒙顶黄芽、甘露,或是贵州省的都匀毛尖等。

  华南茶区范围主要包括大樟溪、雁石溪、梅江、连江、浔江、红水河、南盘山、无量山、保山、盈江以南地区。行政区域主要包括闽东南、台、粤中南、海南、桂南、滇南,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。有乔木、小乔木、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,茶资源极为丰富,所产大叶种红碎茶,茶汤浓度较大。名茶代表有安溪铁观音、白毫银针、莱莉花茶、风单丛、六堡茶、滇红、滇绿等。

 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,包括浙江、湖南、江西等省和皖南、苏南、颚南、福建北部等地,是中国最大的茶产区。江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,历史名茶也比较多,茶树主要以灌木型为主,生产的茶类主要有绿茶、白茶、乌龙茶、黑茶等,例如西湖龙井、黄山毛峰、洞庭碧螺春、君山银针、庐山云雾,而在台湾大大有名的祁门红茶,以及武夷若茶中的大红袍也产于此地。

  江北茶区的区域范围主要包括长江以北,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半岛部分,行政区域主要包括甘南、陕西、鄂北、豫南、皖北、苏北、鲁东南等地区,是我国最北的茶区。因江北茶区昼夜温差大,茶树自然品质较好,制成的绿茶香高味浓。主要名茶为安徽的六安瓜片、霍山黄芽,以及河南省的信阳毛尖等。

  资料分享:世界茶区分布

  根据茶叶生产分布和气候等条件,世界茶区可分为东亚、东南亚、南亚、西亚、欧洲、东非和南美等6个主要区域。

  东亚茶区主产国有中国、日本。两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%。南亚茶区产茶国有印度、斯里兰卡和孟加拉三国。所产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4%,出口量的50%,是世界茶叶的主产区。东南亚茶区位于中国以南,印度以东。产茶国家有印度尼西亚、越南、缅甸、马来西亚,所产茶叶占世界总产量的8%。西亚、欧洲茶区主要产茶国有欧洲的葡萄牙和亚洲的格鲁吉亚、阿塞拜疆、土耳其、伊朗等。所产茶叶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14%。东非茶区主要产茶地区有东非、南非、中非及印度洋中部分岛屿,其中产量以东非的肯尼亚最多,占世界产量的2%左右。

  举报/反馈